年8月5日上午,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贫血版块顺利举行。贫血版块致力于临床医生临床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应用,讲课内容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大量的临床试验资料推动临床医生的日常工作,以提高肾性贫血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的总体水平,达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的目的,最终致力于降低我国肾性贫血发生率。
徐金升:ESAs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
医院徐金升教授回顾了ESAs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自问世至今,外源性EPO已成为肾性贫血的标准用药。但患者的获益结论不一。ESAs能够避免输血;降低同种异体免疫,然而使用ESAs对死亡、生活质量、CKD进展至ESRD、血管通路血栓形成、CVD事件(心梗和中风)等的影响结论不一。进一步规范使用ESAs应遵循下列原则:用药前选择合适的时机,用于合适的患者;用药时选择适宜的剂型、给药途径和初始剂量,力戒过大/过小或忽大/忽小;用药后①适时监测评估②及时调整ESAs,力戒Hb过高/过低或忽高/忽低。HIF稳定剂、EPO模拟肽(EMPs)、EPO基因疗法等新型疗法层出不穷,期待新的更好的ESAs问世。
.
张利:慢性肾脏病炎症状态与贫血
炎症能够增加透析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及死亡率,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和动脉硬化密切相关,炎症可导致CKD进展。医院张利教授从慢性肾脏病的炎症状态、炎症性贫血、铁剂与炎症、干预及治疗策略几个方面介绍了慢性肾脏病炎症状态与贫血。铁调素是CKD炎症性贫血的关键因子,炎症因子通过多个通路调节铁调素。透析缺铁性贫血CKD患者静脉铁剂治疗研究结论不一,需要评估及治疗引起炎症状态的疾病及并发症,评估及处理透析相关的致炎因素后综合考虑。
李文歌:肾性贫血铁剂治疗的途径
贫血是CKD常见并发症,国医院李文歌教授讨论了肾性贫血铁剂治疗的途径。贫血与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显著相关,血红蛋白水平严重影响ESRD患者生存率。肾性贫血患者可以选择口服铁剂、静脉补充铁剂、血液透析液中补充铁剂、腹膜透析液中补充铁剂等多种治疗方式。血液透析患者起始应优先选择静脉途径补铁,口服补铁1-3个月后铁状态、血红蛋白没有达到目标值,或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推荐改用静脉途径补铁。静脉补铁可以采取常规方法和一次性大剂量方法。总剂量输注(TDI)方法可以一次或分二次静脉给予总的铁剂治疗剂量。
袁伟杰:HIF和铁调素-肾性贫血治疗的新思路
肾性贫血由EPO异常和铁稳态失调引起,铁调素参与机体铁稳态的维持。上海交通医院袁伟杰教授讲解了HIF和铁调素在肾性贫血中的意义及其带来的肾性贫血治疗的新思路。HIF可通过增加内源性EPO生成、增加骨髓中前红细胞表面EPO受体表达、直接或通过抑制铁调素间接改善铁的代谢和生物利用度,最终促进红细胞生成。降低PHD酶活性能减缓HIF的迅速降解,因此PHD抑制剂(PHI)可作为贫血治疗的新手段。铁调素靶向治疗药物未来可能作为治疗贫血的一种新策略。
左力:透析患者铁缺乏的治疗现状和管理挑战
贫血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引起广泛而严重的后果。医院左力教授分析了CKD患者贫血和铁缺乏治疗重要性,提出CKD患者贫血和铁缺乏治疗的热点问题。贫血能增加CKD患者心血管风险,低血红蛋白水平导致更高的住院率,并且增加了死亡的危险性。我国透析患者铁剂治疗率低,特别是静脉铁剂应用不足。国内外指南均推荐ESA、铁剂是慢性肾脏贫血最重要的两种治疗方法。肾性贫血治疗的讨论热点包括肾性贫血的治疗目标,肾性贫血的部分治疗方式(EPO使用、铁剂的使用),HB靶目标值等问题。
胡昭:铁状态监测指标解读
医院胡昭教授介绍了铁状态监测的多个指标及其意义。肾脏疾病储存铁减少、循环铁减少、铁利用不足造成铁缺乏,铁调素/运铁素轴是铁代谢的重要调节系统。低色素红细胞比例(%HRC)、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等价物(Ret-He)是评价铁缺乏的首选指标,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联合血清铁蛋白(Ferritin)可以作为替代指标。需要综合评估铁状态相关指标,来判断CKD病人铁状态。铁剂是一把双刃剑,补铁需谨慎,铁过载相关损伤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bz/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