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妊娠期女性容易患缺铁性贫血?会对母婴造成哪些影响?如何治疗?妊高症的高危因素有哪些?饮食上需要有哪些注意?相信陈敦金教授的讲解能带给您答案
1
1
1
家庭医生在线:
为什么有的女性孕期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陈敦金:
缺铁性贫血在孕产妇当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据世卫组织的一个统计资料,将近有20-30%左右的孕产妇都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其原因是:
怀孕之后口味发生了变化。
在早孕期的时候往往出现呕吐,所以进食比较差。
血容量增加。
往往胎儿需要储存铁,以及胎盘需要储存铁。所以由缺铁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在妊娠期间是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
1
2
1
家庭医生在线:
孕期缺铁性贫血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有多大呢?
陈敦金:
缺铁性贫血发生后,主要有几个影响:
增加了一些妊娠期的并发症;
增加了早产的发生率;
增加了一些近期及远期的影响。
所以缺铁性贫血应该要十分重视。
1
3
1
家庭医生在线:
孕期预防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好呢?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能够预防贫血吗?
陈敦金:
顾名思义,我们要在缺铁性贫血的时候,采用补铁的方式治疗。当然补铁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药物补充和食补。日常饮食当中含铁量有限,而且不一定能够百分之百的吸收,所以我们需要采用药物补铁的方式。
为了促进铁离子的吸收,有时会适当的采用一些多种维生素,比如说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离子的吸收,所以补充复合维生素当然是有用的。
1
4
1
家庭医生在线:
网友问,铁锅里面含铁,那么拿铁锅来炒菜是不是就不用额外补铁了呢?这种说法对吗?如果不是,孕期补铁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补呢?
陈敦金:
铁锅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它里面含有的铁在人体中吸收率和利用率均非常低,所以它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不能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当然是用药物来补铁。
一般来讲,在妊娠中晚期缺铁发生率比较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建议从16周或者16周到20周左右开始补铁。
1
5
1
家庭医生在线:
哪些孕妇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呢?
陈敦金:
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当中,最常见的还是初次怀孕的孕妇,肥胖,妊娠合并内科性疾病,比如说糖尿病,慢性高血压等。其他比如说双胎妊娠,IVF的病人,也都包括在子痫前期的高发因素中。
而家族糖尿病史,或者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以及多胎妊娠等,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1
6
1
家庭医生在线:
有网友问,大量吃水果会不会导致妊娠糖尿病呢?
陈敦金:
这说明他还是不了解糖尿病发生的机制。一般来讲,糖尿病的发生,一个是胰岛素的绝对不足,另一个是胰岛素的相对不足。在怀孕期间,二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是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或者是由于胰岛素受体不足而产生的糖尿病。所以知道这个机制之后,就不会发出吃水果得糖尿病的疑问了。
1
7
1
家庭医生在线:
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有什么影响呢?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吗?
陈敦金:
刚才提到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因为它容易导致早产及死胎,当然也会导致孩子以后的一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英国的DavidBarker教授提出来最著名的DOHaD理论:成人的一些疾病是起源于胎儿在宫腔里面的一些环境。同样,在糖尿病的发展当中,如果没有控制好血糖,宫腔里的高血糖环境是会对孩子造成近期或远期的影响。
1
8
1
家庭医生在线:
如果第一胎是妊娠高血压、糖尿病,那么第二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陈敦金:
一般来讲,如果第一次怀孕时是子痫前期,那么第二次怀孕子痫前期发生的几率比一般人群要高七倍以上。虽然我们无法得出第一次你得了子痫前期,第二次是不是一定会得子痫前期的结论,但是至少知道子痫前期发生率比一般人群要高七倍以上。同样,第一次怀孕时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第二次怀孕患糖尿病的风险升高四到六倍。
1
9
1
家庭医生在线:
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该如何干预和治疗?
陈敦金:
其实目前这两个疾病的机制发生我们都没有搞清楚。为了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目前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现在临床上开展的研究大部分还是采用阿司匹林,以及改变患者以往的生活方式等等,可以降低20-30%左右的子痫前期发生率。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第一当然是减轻体重,第二是适当饮食,第三是多活动。这些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关键所在。
1
10
1
家庭医生在线:
陈主任刚才也有谈到饮食,那么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的饮食上面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陈敦金:
子痫前期的饮食目前公认的是,不要出现营养不良。而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整套的正规的管理办法,比如尽量减少糖和淀粉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这样对血糖控制可能是有利的。
(本文根据网络内容进行整理,如有侵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陈敦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现系广州医院、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首批临床学系(妇产科系)负责人,产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带头人,广东省“”产科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广东省产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广州省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负责人,广东省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指导中心负责人。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高症学组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科医师培训教材《母胎医学》副主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南方编辑部主任;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实用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现代妇产科杂志、广东医学杂志、实用医学杂志、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等杂志编委;Chinesemedicaljournal、OB/GYinvestigation、plosone审稿专家。从事妇产科工作30余年,妇产科业务熟练,现主要从事重症孕产妇急救、重症管理及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其中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负责人2项),省级科研课题10项,项目经费达余万元;获得科技成果5项(排名第一),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余篇、省级杂志余篇,发表SCI论文36篇(近5年影响因子共.分),参与撰写专著14部、主编5部,成功申请国家专利3项。年荣获“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好医生”称号,年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年荣获“医院优秀管理干部”,评为“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年列入广州市“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年南粤优秀教师”,年获得“医院医德先进个人”,年首届“广州医师奖”荣誉称号。
往期回顾
产科指南巡讲,苏州收官之作冬天来了,除了秋裤,你还得准备点吃的围产医学日新月异,海峡两岸聚焦榕城聚焦母婴健康,专家齐聚庐阳十月椰城风景独好,产科巡讲海南落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bz/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