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孕期贫血 >> 孕期贫血治疗 >> 正文 >> 正文

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历史变迁及疑点

来源:孕期贫血 时间:2021-4-27

尿糖,空腹血糖,糖耐量实验,七点血糖监测,血糖变化图谱,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三多一少症状~~~~究竟哪一个指标更能反应身体健康状况?哪一个数值能准确诊断糖尿病?

在这混沌的世界里混沌地活着,只顾眼前的苟且,还是解不断理还乱的抓狂?

今晚八点   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耐量的实验与抗风寒的实验一样荒唐,认真看后面的糖耐量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空腹血糖≥7.8mmoL/L下调至≥7.0mmoJ/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仍以≥11.1mmol/L作为诊断标准。

年:世界卫生组织同意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空腹血糖切点下调为7.0mmoL/L。

(下调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是美国人下调的,跟中国人有关系吗?吃生菜吃牛肉的民族和吃熟菜吃粮食的民族,血糖基数是一样的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基本生命尊重还有吗)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正常空腹血糖确定为5.6mmol/L,将空腹血糖受损确定为5.6—6.9mmoL/L,并将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减低者称为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糖尿病前期提示很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而不是确诊糖尿病)

年:世界卫生组织坚持空腹血糖的下切点仍定为6.1mmol/L,并指出:单独测定空腹血糖会漏诊约30%的糖尿病患者,继续使用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手段。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正式确定HbA1c≥6.5%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要点二:诊断标准制定的依据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确定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切点位置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特别是与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可见糖尿病的诊断是以微血管病变和视网膜病变作为依据的,这里假定的逻辑是血糖升高导致微血管病变,她们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事实上视网膜病变的康复可以在高血糖情况下进行)

  以下切点时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增加幅度明显

空腹血糖在6.0一6.4mmoL/L

2小时血糖在9.0~9.9mmoL/L

HbAlc在5.9%~6.1%时

版指南(讨论稿)引用的WHO年的诊断标准是这样写的: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或(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内科学第六、七、八版也有改动,六版的叙述性标准----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糖尿病的诊断应该以上三者合参,才能最终诊断,如果只有高血糖而无症状,需要改日重检,而不是马上做定论,无论现在的血糖有多高,都可以不是糖尿病)

全球组大的糖尿病组织是美国糖尿病协会。简称ADA。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联合发表共识:禁止使用药物强行把糖尿病血糖降到6.1以下。这是来自于著名的好糖研究。我们看看好糖研究。当时,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医院联合进行观察。针对住院患者总共人,分成两组:严控血糖组:人放宽血糖组:人其中严控范围4.5~6.0mmol/L放宽范围7.8~10mmol/L90天后严控血糖组多死亡78人严控组是放宽组13倍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标准。、、、、、、,美国糖尿病协会一直把住院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标准定为7.8-10。

(从以上的好糖研究可以发现,严控血糖是有害的,放款血糖标准反而有利于生命健康,诊断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标准,都应以尊重生命为本)

单个时间点测的血糖值一定是以点带面,一偏盖全的,所以就有住院患者被要求测七点血糖——早餐前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觉前!

这七点也只能反应一天的血糖情况,所以又被要求连续检测七天。

在这七天过程中,很多患者本能的对扎手指新生恐惧,就像小孩看到穿白大褂的都会哭是一个道理,随着恐惧和紧张疼痛的加剧,血糖骤增,终于可以被确定是糖尿病了,有多少住院患者有这样的共鸣,其实你就是个发烧,或感染,或外伤甚至仅仅是个牙疼,腹泻等,最终被定义成糖尿病!

什么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给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溶于~mL开水中,5~10分钟内饮完,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在血糖异常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为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可以采用该试验。

(给你脑袋上浇两盆凉水,站在二十楼天台,坚持三个小时,看看三小时候有没有风寒感冒,如果有,你就得终身服用感冒药,没有,可以选择复查,过两天再做一次,直到你肯终身服药为止——糖耐量实验就是如此的荒谬,我们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干如此的蠢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由血红蛋白——血液的红细胞中含有的携氧蛋白——被血糖包裹后形成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葡萄糖的量与血液系统中的总葡萄糖含量成正比,因此血糖水平越高,HbA1c的水平越高。

(糖化血红蛋白是被动形成的还是主动结合的,结合之后何去何从也没有任何信息,不知道是如何代谢灭活的,糖化血红蛋白好像是垃圾,应该被清除一样,我查了一天也没弄明白。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是百分数,分母是总葡萄糖,所以分母越大应该百分比越小才对,不应该表现出高血糖,而是浓血糖才对。而且现在没有十分靠谱且成熟稳定的检测手段,所以此项标准曾被定义为诊断糖尿病的黄金标准,至今却未能普及推广,而且就算这个人低血糖死在你面前,他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依然超标)

糖化血红蛋白:

以下6个因素,显示出“假数据”。原因一:血糖水平一般来说,下午及夜间的血糖与糖化值的相关性更强。所以如果糖友只测上午的血糖值,那结果就会跟糖化值有差别。原因二:血红蛋白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结合的产物,因此血红蛋白的数量或质量一旦发生变化,都会影响糖化值。

比如缺铁性贫血的糖友,检测时就会发现糖化值有明显升高。另外还可影响血红蛋白浓度的因素还包括肾脏疾病、脾功能亢进、镰刀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急慢性失血以及肾衰竭病人。原因三:地域调查显示,处于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糖化值,并不能真实反应平均血糖水平。原因四:药物   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抑制糖化血红蛋白糖基化,导致测量值偏低;大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利巴韦林和水杨酸盐,也可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原因五:其他疾病高胆红素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都会升高糖化值;慢性肝病会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从而降低糖化值;睾酮可刺激产生红细胞,在性腺功能低下的男性糖友中,糖化值也偏低。原因六:妊娠妊娠期女性血容量增加、血色素降低,因此糖化值也比普通女性低。这种情况直到孕期20-24周时才会停止,在9个月时又会慢慢升高。所以,整个妊娠期糖化值都处于假性降低,不能用它来判断血糖值。总结:如果以上因素干扰了糖化值,就不能用它来反映体内真实的血糖水平。此时可结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来综合判断。还需提醒的是,如果是短期内住院的糖友,用糖化血清蛋白比糖化血红蛋白更能看出血糖情况。所以如果因为以上因素影响了糖化值,不妨检测一下糖化血清蛋白,也具有一定诊断意义。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很简单,多吃点维生素,打个坐站个庄,得个肝病,贫个血,数值就降下来了,糖尿病也就可以摘帽康复了)

美国医师协会对HbA1c值重大修改的依据何在?

年,美国医师协会(ACP)发布了有关I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新指南:成人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标准值修正为7%~8%,而之前的HbA1c标准值为≤6.5%。

1、HbA1c≤7%并不能减少死亡和并发症

美国医师协会指出,对旧版指南的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并不能减少死亡和大血管并发症,所以可适当放宽标准至7%。

对于大部分II型糖尿病患者,HbA1c值控制在7%至8%之间,将会使获益与危害(如低血糖、药物负担和费用)达到长期平衡

2、对比HbA1c目标值

美国医师协会对比了强化(HbA1c6.3%至7.4%)和宽松(HbA1c7.3%至8.4%)目标值对微血管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发现,强化血糖控制的微血管,获益较少。如眼底病变这一并发症,强化血糖控制并不能达到预防视力下降的效果。

另外,所有研究结果都证实,强化组需要更多的药物,并且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3、老年或慢性病患者不设目标值

美国医师协会新指南还认为,对于超过80岁或伴有慢性病(如老年痴呆、癌症、慢性肾病、慢性心衰)而预期寿命少于10年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目的,应是尽量减少患者高血糖相关症状,而并非达到HbA1c目标值。若硬要达到目标值,对该人群而言危害大于获益。

(年之前,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病研究所,不接受任何商业策划的独立研究ACCORD,最终的结论是强化治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对生命有害,原本计划五年的实验,因为死亡率增加百分之二十二,所以提前两年就结束了)

糖尿病诊断为什么不可以测胰岛素的含量呢?

糖尿病不是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吗??

不测血糖直接测胰岛素多直接了当?

胰岛素测定:

临床上通过测定病人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线特点,了解病人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体内胰岛素的检测方法可概括为两类:免疫检测方法和非免疫检测方法。免疫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等;非免疫检测法包括同位素稀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胰岛素检查是检查胰岛素的释放功能,检测的方法是空腹静脉抽血后,口服75克葡萄糖,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分钟、18分钟各静脉抽血一次,分别测出此时的胰岛素、C肽的分泌数值。根据检查的结果判断胰岛素的功能情况,更好的分清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如果是2型糖尿病还能区分胰岛素分泌不足还是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往会出现高峰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

进食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后延(2~3小时)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

不过胃切除术后或严重的肝病等,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而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所致。以上两类病人不宜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需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人只有在糖尿病分型上适用胰岛素或C肽检测,因为一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二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过多同时伴随高血糖!因为班廷病例狗的模型导致所有人都误以为糖尿病都是胰岛素缺乏,导致无论你胰岛素分泌多少都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真的是荒谬至极!

胰岛素不敏感或胰岛素抵抗,都不能通过注射猪胰岛或牛胰岛来解决!

而其他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究竟有没有效果不知道,但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必然是高血糖!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是稀里糊涂,莫衷一是,根本没找到病因和靶向,所以治不好就必然成为真理!

坚持这样的真理,撞了南墙也别回头,到了黄河也别死心!

以上文章是根据百度来的信息的杂糅,希望有高手能给理顺一个一以贯之的主线,让广大糖友或高校的学生,能真正搞明白糖尿病,医院的医生能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不要再拿年之前的3.9-6.1hmol/l的标准草菅人命!

对,一点不夸张,草菅人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zl/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