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有近1/3的孕妇会在孕期出现缺铁性贫血,而贫血在妊娠各期对母儿均可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的几率大大增加,故属于高危妊娠范畴。
孕期贫血,有哪些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约占妊娠期贫血的95%。而隐性缺铁状态临床上可无任何贫血表现。轻度贫血的症状有皮肤、口唇粘膜及睑结膜苍白。重度贫血可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头晕、视物模糊、重度水肿、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此外还可出现指(趾)甲扁平、脆薄易裂或反甲,皮肤干燥,毛发失去光泽切易脱落。
在医学上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通过检查血液中的成分变化来判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准妈妈血红蛋白低于g/L,而且血细胞比容(也就是指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小于0.33,即可认为是妊娠期贫血,其中血红蛋白大于60g/L为轻度贫血,小于等于60g/L为重度贫血。
除了留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等指标外,体内的铁含量也是需要观察的指标,例如血清中的铁低于6.5umol/L,就可以判断为缺铁性贫血。
每天吃得多,为何也会贫血?
当被查出贫血后,许多准妈妈都不能理解,怀孕后天天吃的很多,体重也长得飞快,为何还会贫血?
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体内的血液量会增加,也就是血液中的血细胞和血浆都在增多,但是血浆增加的量要比血红细胞增加的多,导致血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被稀释了,这就是孕妈妈会出现贫血的原因之一,也被称为妊娠期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贫血,使得孕妇本身就缺铁。另外,在妊娠早期的妊娠反应可能影响了肠道铁的吸收;在妊娠的后半期,红细胞总量的增加导致孕妇需要的铁量也明显增加。一般每天需要7.5毫克,比常人所需量多出9倍。而孕妇通过食物可吸收的铁平均每天仅有1到1.5毫克,因此食物中铁摄入明显不足。
别看吃得多,但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铁和叶酸的供给量少,孕妇又没有额外补充的话,加上有的孕妇有挑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就很容易发生贫血。此外,个别女性多次妊娠和哺乳也会导致体内铁储备不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qwpx/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