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同程度减低所导致的一种贫血。
什么样的人群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和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对铁的需要增加,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育龄期女性由于月经失血,导致铁丢失;孕期妇女由于生理性原因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饮食不当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铁”与“铁”的不同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型铁与非血红素型铁,由于铁的存在形式不同,吸收率也不同。
血红素铁的吸收率10%-25%,吸收过程一般不受其他膳食因素影响。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中的铁约一半是血红素铁,另一半是非血红素铁。动物血中铁的吸收率约为25%,动物肝脏和肉类中约为22%,鱼肉中约为11%。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吸收率很低,一般为3%-5%,不超过10%。大米中的铁吸收率约为1%,黑豆约为3%,莴苣约为4%,面粉约为5%。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过程常受到一些膳食因素的影响。
如何预防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
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月内的铁缺乏。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铁储备相对不足,在婴儿期容易出现铁缺乏。婴儿在4~5个月后急需从膳食中补充铁,如强化铁的配方奶、强化铁的米粉、肝泥及蛋黄等。我国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是10mg。
缺铁性贫血者应如何补铁?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食物中的铁特别是血红素铁的摄入量,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脏、动物血中。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补铁应以富含血红素铁的肉、禽、肝脏、动物血、鱼等动物性食物为主。
补铁小贴士
值得注意的是,奶类、蛋类并不是补铁的良好食物,因为奶类为贫铁食物,g中的含铁量仅0.1mg左右,而蛋类虽然含铁量不算少,但其蛋黄中所含的卵黄高磷蛋白可干扰铁的吸收。另外,补铁的铁剂应避免与钙制剂和锌制剂同时服用,存在相互拮抗,影响吸收。
维生素C作为还原物质,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食物中的铁吸收。将富含维生素C的橘子汁、柠檬汁、柿子椒、西红柿等水果蔬菜和富铁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使铁的吸收率提高2-3倍,甚至更高。需要用铁制剂补铁时,最好和维生素C制剂同时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zz/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