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anemia,CRA),也称为癌性贫血,主要是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根据年中国相关数据[1],我国CRA的发病率高达60.83%,与欧洲基本持平(63.4%),但治疗率却仅为6.9%,与欧洲相差甚远(38.9%)[2]。恶性肿瘤的并发症有很多,比如疼痛、睡眠障碍、胃肠道反应等等,而贫血作为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往往没有受到很多重视,但是在临床上,癌性贫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3]。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贫血?
癌症相关贫血由诸多因素造成,免疫、营养和代谢均影响其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包括以下3类:
N0.01抗癌治疗引起的贫血
化疗、放疗,患者贫血大多由抗癌治疗所致。
N0.02肿瘤直接作用引起的贫血
外出血、营养素(吸收障碍铁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内出血、其他出血原因等。
N0.03肿瘤产物引起的贫血
淀粉样变性、溶血、炎症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吃什么能“补血”?
对于因营养素缺乏(比如铁、叶酸、维生素B12)引起的贫血,患者可以通过每日饮食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贫血现象。
N0.01铁含量较高的食物
1.血红素铁:生物利用度最高,推荐食用:畜肉类(牛羊猪)、禽肉类和鱼类;
2.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如菠菜)、强化谷物等,可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红肉来促进铁吸收;
3.奶类和茶会抑制铁吸收,宜少食。
N0.02叶酸含量较高的食物:
如柑橘类、深色绿叶蔬菜、坚果、肝脏。
N0.03维生素B12的食物源:
如肝脏、奶类、鱼类和肉类;不存在于植物类食物中。
食补效果不佳,该怎么办?
食补对于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效果有限,患者应在必要时就诊:首先要评估除癌症本身或其治疗以外所导致贫血的原因;排除这些因素后,再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对症治疗:治疗主要手段有营养支持、补充造血原料、输血、补充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SA)及改变治疗手段等[4]。
N0.01营养支持
肿瘤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各种营养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要高于推荐量,这需要请专业人员指导。
N0.02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
1.铁剂: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左旋糖酐铁、富马酸铁等
推荐餐后服用,减低胃肠道反应;
2.多吃一些加强铁剂吸收的食物:鱼、肉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3.注意这些抑制铁剂吸收的食物:谷类、乳类、茶;
4.不能使用口服铁剂时,可选择注射铁剂。
N0.03输血
根据《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版)》:不主张将输血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进行输血治疗:当Hb60g/L或临床急需纠正缺氧状态时可考虑输血治疗;恶性肿瘤发生大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肿瘤出血)造成的休克,需要快速输血治疗抢救生命。
N0.04补充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SA)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临床上最常用也是研究最多的ESA,更符合肿瘤贫血患者的生理状况,耐受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用于门诊病人,明显减少输血。此外,存在缺铁的患者补充铁剂的同时,增加EPO药物的使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铁剂[5]。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委员会.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v.35(11):41-50.
[2]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zl/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