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气至全身的各个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根据我国的诊断标准,生活在海平面地区的成年男性血红蛋白g/L,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g/L,孕妇血红蛋白g/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对于久居高原地区的居民,血红蛋白正常值一般较海平面地区居民稍高。贫血的症状是由于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进而引起组织和脏器缺氧所导致,临床上常见的表现有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引起贫血的原因复杂多样,血液检查是诊断贫血和鉴别贫血原因的主要检查。
中医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关键,故健脾益气生血是主要治法,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气血化源充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中医通常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故补血不宜单用补血药,而应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临床常选用元代名医李东垣的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辨证配伍使用,疗效显著,现分享一则临床医案,供同行参考。
典型医案周某,女,39岁。主诉“反复眩晕1月余”来诊。刻下症见:反复发作眩晕,伴全身乏力,面色萎黄,脾气急躁,两胁胀痛,月经量少,纳眠差,大便黏腻,小便正常。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辅助检查:(年5月22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9g/L。
西医诊断:贫血(中度)。
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两虚证。
治疗法则:补益气血、疏肝健脾。
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炒枳实20g苍术10g
砂仁6g香附30g陈皮10g姜厚朴30g
生黄芪50g当归10g炙甘草6g
14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14剂后,患者诉眩晕、乏力、胁痛等症状均明显减轻,面色较前好转,食欲增加,大便成形。(年6月22日)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8g/L。效不更方,嘱其继续服药巩固善后。(特别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以上方药仅供同行参考,患者请勿自行服用。)
按语:患者以头晕、乏力为主要表现,结合舌脉信息及辅助检查,考虑西医诊断:贫血(中度),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两虚证兼肝郁脾虚。肝主疏泄,肝郁气机不畅,故脾气急躁、两胁胀痛;脾主运化,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水谷变生湿邪,故气血不足、湿邪内生,表现为眩晕、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大便黏腻、纳眠差,治疗宜补益气血、疏肝健脾,故处方重用了黄芪、当归取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当归补血汤之义大补气血,然后柴胡、黄芩取小柴胡汤之义疏肝清热,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取平胃散之义健脾燥湿,香附助柴胡疏肝,砂仁助苍术化湿,全方在“一气周流”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融合了多个古代名方的精华,配伍严谨,用药精准,故疗效显著。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bz/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