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HPV检测联合TCT的方法已能够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有效的筛查并进行临床干预。但宫颈癌仍然在世界范围内,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卫生健康问题。在宫颈癌的治疗及随访过程中,需要有效的临床预后标记以指导临床实践。目前除了晚期肿瘤分期以外,贫血已被证实为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肿瘤低氧微环境、肿瘤大小和输血相关影响等假说,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大多数研究显示宫颈癌患者的贫血状态与不良预后相关;然而,对于治疗前或治疗时血红蛋白水平的预后影响差异存在分歧。利用输血和其他改善血红蛋白水平的方法进行的研究结果也相互矛盾。最近,一项关于不同FIGO分期且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的综述使我们对贫血作为宫颈癌不良预后指标这一概念产生质疑。
为了进一步明确贫血与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TheodoraA.Koulis等人通过对卡尔加里大学肿瘤科的年至年期间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临床病理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名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在CRT期间每周进行血液检测,在前2年里,每3-4个月随访,之后每6个月一次随访5年。在随访5年的时间里评估临床因素和血液学参数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联。血液学参数分为:
贫血(血红蛋白≤g/L)
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10-/L)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L)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比值5)。
结果显示:随访5年后治疗前贫血状态(PFS:60%vs34%,p0.;OS:68%vs41%,p0.)和治疗时贫血(PFS:62%vs40%,p0.;OS:70%vs48%,p0.)与生存率较差显着相关。
治疗前贫血合并白细胞增多(PFS:72%vs42%,p0.;OS:68%vs37%,p0.)及治疗前贫血合并NLR升高(PFS:61%比30%,p0.;OS:68%比37%,p0.),对患者的5年PFS和OS的不良影响增加。
治疗前贫血且在治疗过程中贫血得到改善的患者,较治疗过程中贫血未改善的患者相比,其5年PFS(50%比31%)和OS(60%比36%)显著提高。
总之,治疗前和治疗中出现贫血是影响宫颈癌放化疗患者预后生存率的重要独立影响因子。此外,治疗前贫血合并白细胞增多、治疗前贫血合并NLR升高,或治疗前的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其PFS和OS均较低。因此,在接受放化疗前贫血的患者中,提高血红蛋白到正常水平是一种有利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KoulisTA,KornagaEN,BanerjeeR,etal.Anemia,leukocytosisandthrombocytosisasprognosticfactorsinpatientswithcervicalcancertreatedwithradicalchemoradiotherapy:Aretrospectivecohortstudy.ClinTranslRadiatOncol.Jun12;4:51-56.doi:10./j.ctro..05..eCollectionJun.BishopAJ,AllenPK,KloppAH,MeyerLA,EifelPJ.Relationshipbetweenlowhemoglobinlevelsandout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bx/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