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实至名归用者为尚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ID:zgsynkzz)
作者:刘莉,吕继成
作者单位:医院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年第40卷第11期专题笔谈栏目10./j.nk104引用本文:刘莉,吕继成.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40(11):-.
吕继成,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作于医院肾内科。医院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脏病专委会常委、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会常委。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发表SCI论文近90篇,多项成果影响了包括KDIGO国际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以及美国高血压指南的修订。
正文如下
我国成人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病率高达10.8%,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社会和个人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肾性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尤其是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时,贫血更易发生,且伴随肾功能的恶化,贫血更加严重。我国首个在CKD患者中进行的贫血相关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显示,在我国成人非透析CKD患者中,肾性贫血的总患病率为51.5%。从CKD1期到5期,贫血患病率自22.4%渐升至90%[2]。贫血不仅影响CKD患者的生活质量[3],增加住院率和花费[4],并与多种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包括心血管事件和死亡[5-7]。因此,贫血的管理在CKD患者的管理中举足轻重[8-13]。
1 肾性贫血的诊断
RichardBright在年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贫血的诊断标准引入肾脏疾病领域,即男性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低于g/L或女性Hb低于g/L[8-9]。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下降时,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生成减少以及血浆中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并缩短其寿命而导致的贫血,其特点是正细胞、正色素、低增生性贫血[10]。多种因素参与了肾性贫血的发生,包括EPO相对不足、尿毒症毒素抑制红细胞生成、红细胞寿命缩短和铁稳态紊乱等,其中,EPO相对不足是一个决定性因素[11]。
2 肾性贫血的评价
慢性肾脏病患者一旦发生贫血,应当立即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价,首先是全血细胞计数,包括Hb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其次是铁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包括血清铁蛋白以评估铁储备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saturation,TSAT)或网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以评估铁的利用,即对红细胞生成的充分性[12]。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zz/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