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不是一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综合性症状,它严重危害着儿童健康,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1.贫血的标准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按照血红蛋白量,6岁以下儿童贫血,一般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度。
2.儿童贫血的常见原因
①先天储存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在孕晚期最后3个月最多,所以早产儿、双胎以及孕母严重缺铁可导致胎儿储铁减少。
②铁摄入不足
这是宝宝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但人乳吸收率较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生长发育因素宝宝的发育较快,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会增加较快,如果含铁辅食不及时添加,就容易导致缺铁性的贫血。
③疾病原因
肠息肉、膈疝、钩虫病等会导致慢性失血,宝宝长期慢性失血,就会造成贫血。
3.如何预防儿童贫血?
①孕期预防
加强营养,摄入富铁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MG/天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②母乳喂养
在母乳的喂养下,能尽可能得到均衡的营养。
③吃含铁量高的食物
在查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后,其中提出,6月龄内的宝宝主要靠胎儿期肝脏储存铁,来维持体内铁需要,满6月龄后从辅食中获得铁。因而宝宝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含铁的高能量食物,比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
④定期的检查
在孩子6个月或者9个月检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可以再检查一次。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会出现贫血的现象,这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家长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zl/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