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新华财经联合华大基因共同制作的系列科普直播首期上线。本次直播聚焦地中海贫血,以“难治可防,科技助力天下无‘贫’”为主题,8大平台同步直播,全平台观看量超百万。
本期节目由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魏凤香、华大基因首席产品官彭智宇主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危害极大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专家科学解读地中海贫血,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地贫,增强预防意识,给患者树立信心。
何为“地贫”?
地贫基因是怎么来的?目前有一种假设是:面对疟疾的侵扰,人类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血红蛋白出现了缺陷,红细胞寿命变短,不再能支持疟原虫的入侵和成长,让人体拥有了对疟疾的抵抗力。随着人类社会公共卫生的完善,在很多地区,疟疾已经被消除,但地中海贫血基因依然作为一种人体自我保护的机制被保留了下来。
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45亿地贫基因携带者,其中万在中国,我国南方地区是地贫高发区。
但是,地贫基因携带者并不意味着就是地贫患者。魏凤香博士介绍到:“如果父母缺乏相同类型的地贫基因,孩子有1/4的概率为重型地贫,但当父母缺乏的地贫基因不同时,孩子则不会发病。”
地贫主要分为α和β地贫,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地贫基因携带者包括静止型和轻型地贫,无临床症状且终生稳定,对个体精神和身体发育无碍,也无须治疗。地贫患者中间型和重型地贫,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输血,重型地贫患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治愈。
对于地贫的地域性特点,彭智宇博士表示:“我国地贫南方高发于北方,这些地区同时也是过去疟疾肆虐的地区。广东就是高发地区之一,但是深圳等地区由于地贫防控开始的比较早,患病率会低于其他地区。”
地中海贫血:难以治愈且治疗费用昂贵
在地贫治疗方面,目前国内有较多的专家共识,主要方式为输血治疗、祛铁治疗和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手段基本为“对症治疗”,目前无根治疾病的特效药,根治地贫的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配型的难度依旧很大,移植后由于免疫功能的暂时抑制和削弱,患者感染的风险比较大,抗排异的风险也较高,即使是全相和的配型,也会有抗排异可能。”魏凤香博士介绍道。目前,靠兄弟姐妹配型成功越来越难,大部分患者主要依靠骨髓库来寻找匹配的供者。
彭智宇博士表示,华大基因多年深耕在地贫防治领域,年成立华基金为重型地贫患者家庭继续免费提供HLA配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的救助。截至年11月30日,华基金通过线上报名、线下公益活动等方式,总共收到并完成重症地贫公益样本例,涉及个家庭,其中个患儿成功找到全相合配型。即使是罕见地贫,华大基因也可以提供帮助,欢迎更多地贫家庭加入公益活动中来。
为了多方努力实现天下无“贫”(地贫、镰贫)的愿景,今年华大基因宣布正式成立天下无“贫”公益专项,该公益专项致力于以地中海贫血、镰刀型贫血等血红蛋白病的防治救助为目的。
预防是实现天下无“贫”的重要一步
关于地中海贫血的预防,魏凤香博士介绍到:“可以采取婚前孕前预防、产前预防和地贫患儿早诊早治的三级预防策略。广东地区有免费婚检,孕前也可以筛查到,如果前两次都错过的话,怀孕以后还可以筛查。对于已经出生的新生儿,早筛早诊早治可以帮助地贫患儿得到规范化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检测成本的下降,多地已经将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纳入民生工程,地贫基因检测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很多地区已取得明显成效。年1月,华大基因联合广东省韶关市启动韶关“火眼”地贫防治项目,为韶关市适龄目标人群进行免费地贫基因检测大筛查,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月,华大基因已完成近8万人次的筛查工作,目标人群包含韶关市婚前,孕前、孕期夫妇,新生儿,高中和中职一年级学生以及社区适龄人群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遗传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让它们不再成为“先天的隐患”。(翟秀艳)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zl/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