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属于中医的虚劳、血虚、血证的范畴,是由于心、脾、肾三脏先天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足,或久病体虚所致心、脾、肾三脏虚弱功能失调所致。现代医学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可参照本病治疗。
贫血的认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当血液内红细胞数目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时即为贫血。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红细胞损失或破坏过多等,均可引起贫血。
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6个月到6岁儿童g/L,6~14岁儿童g/L,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就有贫血。
中医的发病原因多为: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或者久病不愈,失血过多;思虑过度,暗耗阴血;瘀血滞留,新血不生等引起。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单位容积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水平,身乏体倦,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月经紊乱,闭经,严重者出现晕厥。
临床分型及艾灸穴位
一、心脾两虚
(一)症状
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水平,心悸失眠,乏力困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严重者可出现出血,舌淡苔薄白。
(二)艾灸定穴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神门: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内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
太白:在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二、肝肾阴虚
(一)症状
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烦躁失眠多梦,舌红苔薄或无苔。
(二)艾灸定穴
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的凹陷处。
太冲:在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三、肾阳不足
(一)症状
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畏寒怕冷,身体困倦嗜睡,四肢厥冷,腹胀泄泻,舌体淡胖苔白。
(二)艾灸定穴
关元: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隆起的骨)下凹陷处。
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的凹陷处。
易道灸适应症
艾晖堂既重视继承传统,更重视发展创新,充分吸纳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完善艾灸治疗体系。经过我们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艾晖堂专利易道灸主要用于治疗内科、外科、男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尤其对治疗失眠多梦,飞蚊症,眼干眼涩,假性近视,颈肩腰部疼痛、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中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腹泻、体内虚寒、风湿、痛风、男科前列腺疾病、妇科各种炎症、宫寒不孕、痛经、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以及肠胃疾病、痔疮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医美容方面,艾灸常常被用来对抗皮肤老化松弛,淡化雀斑、色素、黑眼圈,调理气血,改善面色。
易道灸主要是以任、督二脉来进行施灸,然后配合加穴来对客户进行调理。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若任督二脉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强筋健骨,体魄雄健、无疾病困扰,延年益寿。
艾晖堂国医艾灸馆
AHTheal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ye/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