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血,不是我们血管里流的血,中医的也血虚不等于西医的贫血,中医的“补血”也不等于输血。
多年前,媒体报导有一位中医院会诊一个脑出血的病人,病人已经是做完开颅手术后第三天了,但是仍旧昏迷不醒,西医办法殆尽,应家属要求,医院允许中医来会诊。
病人处于昏迷中,面无血色,会诊的中医专家除了看舌头,摸了脉,还特意看了看头上的手术刀口,虽然没有红肿,但是刀口边上的皮肤已经干焦了,专家出来就告诉家属,希望不大,因为气血俱虚,未必能救治过来。
家属不解,马上拿出了刚做完的化验单,其“血常规”化验的“红细胞”一项是正常的,包括现场的主管医生在内,都说病人一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几次血液化验都没有贫血现象,怎么会因为气血俱虚而不治了呢?这位中医专家没再多争辩,只是应家属要求开了药,但临走时再次嘱咐要准备后事,结果,病人在专家会诊后的第三天去世了。
中医的血,除了包括西医说的血之外,还包括了“气”,用个等式表示就是:中医的血=西医的血+中医的气,如果再通俗形象一点说的话,中医的血说的是活血,是具有功能的血,而不是只能充斥于血管的单纯血液,这也是为什么前面那个病人虽然不贫血,却会死于气血俱虚的原因,因为他的血虽然充足,但没有功能了,用通俗话讲,是死血。
所以,中医看一个人是不是血虚,是不需要看他的化验指标的,即便是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一个都不少,这个人也依旧可能属于中医的血虚,因为他那些血细胞,未必能个顶个地发挥功能,没有足够功能的血,体现出来的表现,就是中医的血虚,这种人会面色发黄,或者发白,没有光泽,还会有气无力,站起来的时候容易头晕,甚至站久了也会头晕,而起会比一般人怕冷,手指甲上的月牙也小,指甲的颜色偏淡……这一系列状态最容易出在女性身上。
她们的月经也会有问题,颜色淡,量少,月经持续的时间并不短,会拖拖拉拉的不干净,总之是一派贫弱之像,但真的化验血,未必贫血,她们的饮食也营养足够,为什么会至此?简单讲,她们不是缺血,而是气不足,她们的血缺少气的鼓动,身体缺少用血的能力,对这种人的治疗,必须要借助中医,赋予她们的血以功能,这就是补气,所以中医治疗,往往气血双补,比如国药瑰宝阿胶,就是气血双补的典范。
阿胶气血双补中药是传统中医的精华所在,用来养生,它可以补气血、通经络、调五脏;用来治病,它可以疗沉疴、除痼疾、活人命。但是,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有辛甘酸苦咸之五味,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中药的特性,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任何一味药材,只要用好,时刻都能养生救命。
阿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滋阴补血、安胎的作用。阿胶最初是用牛皮熬制,到了唐代,人们发现用驴皮熬制阿胶,疗效更佳,便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
但是阿胶在中药补品里的确是非常著名的一味药,我们常说的"中药有三宝,人参、鹿茸和阿胶"。其中,阿胶的主要作用就是滋阴、补血、安胎,对于血虚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补血药。
一般来说,气血充足、身体健康的人,气色就好。而血虚之人,往往是脸色白、萎黄,没有光泽,舌头、眼睑、嘴唇、牙龈都是淡白色,神智方面则会出现心神不宁、多梦、记忆力不好、健忘、心悸等症状。
如果觉得自己有以上所说的这些症状,且经医生诊断也为血虚,那就可以服用阿胶了。阿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烊化",取几克阿胶放在碗里,加点水,放在锅里蒸,一般蒸半个小时就会化掉,此时的阿胶就可以食用了。如果在烊化之前把阿胶捣碎,那它会化得更快。
服用百年堂阿胶除了要对症,还要注意服用的量要适当。因为阿胶补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注意"小量常服"。就是说,我们要每天少服,只要坚持服用就可以了。
另外,中医认为,气血是互生的,因此,在服用百年堂阿胶的时候,如果再加上一些补气的药,如黄芪、党参,气血同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百年堂阿胶妇女月经期间也尽量不要服用阿胶,因为阿胶有止血的作用,如果月经期间服用阿胶,经血容易瘀留在体内,反而对身体不利。
常年吃阿胶,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90岁的曾世鑫老人服用阿胶几十年,90高龄身体健康可登泰山,黑发披肩羡煞旁人。孙佩珏老人,92岁高龄,依然神采奕奕,养生秘诀就是每天坚持服用阿胶。
本文版权归百年堂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文出处有误请提醒制作人:百年堂.天玑部.不懒
良心百年堂
百年堂熬文化和匠文化
百年堂血珀天胶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ye/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