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祖先来自非洲的谬论,遍及整个史学界,令人震惊,令人汗颜!
从庆阳大地20万年连续不断的旧新石器文化记录,就否定了这种崇洋媚外的谬说。如此谬说,不睁开眼睛看看中华大地上百万年旧石器到年前的新石器历史进化,何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何以提高中华文化自信!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起步较晚。到20世纪初,中国尚未发现和报道过确切的旧石器时代遗物。当时许多学者对中国是否存在过旧石器时代,还持怀疑态度。
年6月,醉心于田野考古的法国考古学家桑志华,经过千辛万苦来到甘肃庆阳。在华池县上里塬乡辛家沟和王咀子乡赵家岔一带,发现了完整的三趾马化石动物群,并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挖掘。年6月,他在上里塬乡马家拐沟黄土层底部的砂砾层中,发现了一块由黑色石英岩打制成的石核,地质年代为1.5万年至1.8万年前的石片。两个月后,桑志华在王咀子乡赵家岔洞洞沟挖掘出两枚旧石器中期的石英岩石片,地质年代为10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桑志华在上里塬挖掘出的第一件旧石器,被考古界称之为中国大陆第一次发现的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
这一考古结果,打破了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年提出的中国不可能有旧石器存在的断言。从此,拉开了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序幕。
年6月,由《上古庆阳》作者窦彦礼与庆阳籍华夏文化研究者路健纲倡导发起,华池学者窦生满出资,庆阳籍各界学者参加,在华池县隆重举行了纪念华池出土中国第一件旧石器百年座谈会,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也是人类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发展阶段。史料中泛称的旧石器时代,一般概念为距今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整个更新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庆阳又陆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20万年~12万年前的镇原姜家湾、寺沟口遗址和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西峰巨家塬、环县楼房子、刘家岔,镇原黑土梁遗址。
从环江流域考古资料的显示看,旧石器时代中期庆阳就有人类生存。这里丰富的野果资源与动物资源养育着古老的先民。他们勇敢地不间断地与大自然抗争,渡过冰川时代,并一代代顽强地繁衍下来。
在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合道川庄塌洼山第二台阶一带,有个天然洞穴,相传曾是“毛野人”居住过的地方。这孔洞穴处于环江与合道川的两水交汇处,东南环水,西北依山,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应是人类祖先猿人故居。
根据专家提供的考古结果,我们联想到10万年至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生活在古环江的远古人类为了维持生存,往往要与体形和力量远远超过自己的巨兽搏斗,庞大的犀牛、凶猛的老虎与野猪都曾经是环江先民的腹中之物。所幸大自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食物链,野兽野禽、螺蚌鱼虾都成为先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
由于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随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于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远古人类来说,季节、环境和运气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在某一天能否得到食物,幸运猎获到大野兽,几顿甚至数日都能饱食美味;运气不佳没有捕获时,就只能采摘些山果来充饥。当然,采摘食物也有多种限制因素的。可以想见,在开拓食物资源的过程中,环江先民走过了最艰难、最漫长,为生存而搏斗的道路。
那些长在枝头、结在藤蔓、埋于土中的各类果实和野蔬是远古人类最可靠的食物来源。当这些果蔬一时也寻觅不到的时候,人类进一步将注意力转向植物茎秆花叶,选择品尝那些适合自己胃口的东西,经过世代的尝试,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逐渐筛选出一批批适合人类食用的植物及果实。有些远古遗址中发现的果核,就是远古先民采集生活的证明。
从曲子楼房子猿人故居毛野人洞,挖掘出土了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有披毛犀、蒙古野马、原始牛、鬣狗、野驴、赤鹿、斑鹿、河套大角鹿、普氏羚羊、恰克图转角羊、盘羊等动物骨骼化石;有石核、石片、尖状刮削器、三棱尖状器等旧石器。同时,还在猿人故居山洞的底层,发现燃烧过的木炭屑,一部分化石呈深黑色,说明当时生存在环江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取火、用火的技术。是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贾兰坡教授在环江考察时,充分肯定了此遗址对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年,又在今环城镇龚家塬村的刘家岔猿人故居中发掘出大量动物化石和旧石器,其中除与楼房子遗址中相同的石器外,还有石球、雕刻器、砍斫器和有加工痕迹的鹿角等。这两处旧石器遗址,同处于环江流域西面,南北相距50余公里,无疑是当时原始先民群居的部落遗址,这里我们把它统称为猿人故居。同时,也说明那个时代,环县境内由北向南存在大面积古人类活动。从这两处猿人故居中还可以看出,环县古人类不仅沿用着直接打制石器的技术,还能用砸击法来制造工具,而且工具的质料也趋于多样化。他们除了用石英岩、硅质岩等制造工具外,骨器、角器也得到广泛应用。
石器的类型呈现多样化,有雕刻器、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和石球等。砍斫器有单面刃的,也有双面刃的。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环江古人类已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他们用这些简陋的工具,不但猎取野兽获取食物,而且还采集植物的芽、叶、花、果实、根茎等食用。这说明当时环江古人类的自身有了很大的发展,生存及生产生活能力有了相当的提高。此时,人类已由猿人,即毛野人进化到智人阶段,他们发明了钻木取火和钻燧生火。中国民间沿用至上20世纪初的火镰,就是金燧生火,是钻燧生火的高度发达产物。
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西峰巨家塬发掘了一批旧石器。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对北石窟文管所发现的镇原县姜家湾等旧石器遗址,进行了复查和断代工作。随后,甘肃省博物馆、庆阳地区博物馆还相继发现了几处旧石器遗址。对这些遗址的研究成果,一致支持上述论断。
年,长庆石油勘探研究开发院袁效奇先生和他的同仁,在研究庆阳第四纪地层时,在庆阳十里坡、环县曲子一带晚更新世萨马苏组河湖相自然沉积地层中,发现一些红色的陶器残片,经分析并用碳14测定,它是距今约3万年前的堆积,与根据哺乳动物化石所确定的地质年代相一致。
这一发现将中国陶器出现的年代提前了大约两万年,其意义重大。至年,庆阳市境内已发现十余处旧石器地点,出土各种旧石器逾百件。
黄土高原的窑洞与地质条件,决定了这里成为冰川、世界性海浸灾害之时人类生存的绿洲。庆阳大量的旧石器证明,远古时代,庆阳生态条件符合古人类的繁衍生息。5万年前蒲河“泾川少女”头盖骨化石与东华池旧石器及3万年前陶器残片证实,庆阳是人类由旧石器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聚居区。
全市现存旧石器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等遗址千余处。据有关资料报道全国仰韶文化遗址共有处,陕甘两省占到处。
现代史学界普遍认为古人类钻木取火,是4万~5万年前,始于河西走廊的燧人氏部落。环江的远古旧石器文化遗存与3万前年红陶残片的出现,证实了庆阳曲子楼房子极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燧人氏钻木取火遗址,此说尚在进一步研究探索之中。
以楼房子遗址古人类用火为据,联想传说中的燧人氏,庆阳古人类繁衍的研究探索,必然会得出更准确的判断。20世纪60年代初,环县曲子公社楼房子大队一位叫王效武的牧羊人,在当地人所说的“毛野人洞”里躲雨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牛角。事后他拿着这个牛角去县城,想卖些零用钱,无意中被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发现。经有关专家确认,这是一个古代牛角的化石。这一发现,对庆阳古人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专家介绍,从楼房子挖掘出土的丰富文化遗存,可以肯定该遗址距今至少有7万~5万年。从楼房子遗址发现,环江古人类不仅学会了应用天然火,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摩擦取火的方法。传说,毛野人用石块追打野兽,石块撞在石头上,点燃了枯木,原来这是一块燧石。随之,燧石撞击生火的办法诞生了。传说中的钻木取火,也是古人发明的取火方式之一。由于火的发明与应用,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他们能够用火来烧烤兽肉、制作熟食,缩短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增强体质。火还可用来取暖、照明、防御野兽、焚林狩猎等。
作者在中华大地上,经过近20年的往返奔波,发现传说历史中的燧人氏不仅仅会钻木取火,石片磨擦生火也是燧人氏的一种取火方法。单从环江旧石器而言,似乎不能证明这里的遗址就是传说历史中的燧人氏。人类学家王大有等学者以张掖境内的合黎山地名认为,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之地和弇兹氏繁衍于河西走廊。作者在走河西走廊的张掖市临泽、民乐、高台一带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那里没有燧人氏时代的旧石器遗址存在,那里的农业考古遗址与合黎山、弱水、黑水之名,是年前庆阳蒲水先民流向河西走廊的文化遗存。而将环江旧石器的毛野人洞,与华池辛家沟旧石器以及华池太古塬无极姥姆文化遗址,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肯定了燧人弇兹氏传说历史在庆阳的存在。
当代人类学研究者,多持中国人类来自非洲的观点。年,东非人发现奥杜威大峡谷,即今坦桑尼亚北部有万年前的猿人化石。这是世界最早发现的万年前的人类考古学信息。20世纪初,美国古生物学家纽约州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奥斯朋认为蒙古高原是亚洲人类的起源地,他曾组织远征队年与年两次到中国蒙古高原地区探险考察。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在河北阳原县桑干河畔发现的泥河湾遗址,被国内外专家测定为万年前的古猿人遗址。曾在庆阳发现第一块旧石器的法国桑志华,当年也前曾往泥河湾遗址考察。特别是在泥河湾马圈沟发现了世界旧石器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距今万年前的、可以复原的远古人类的进食场景。这一遗址的发现,直接改写了世界关于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使这里成为世界人类寻根问祖的圣地。贾兰坡院士认为,泥河湾才是人类最早的踏脚地,说中国万年前就有了古人类并不夸张。泥河湾遗址昭示世人:人类起源地不只是东非奥杜威峡谷,中国河北阳原县的泥河湾,才是亚洲乃至世界古人类的最早起源地。这是当今世界上发现万年前古人类遗址,除东非外最早的一例。
从早更新世第四纪冰川时期,泥河湾古人类南下山西境内,至万年前,留下了芮城风陵渡的西侯渡遗址,这里有人类最早的用火烧骨。古人类在此历经了50余万年的繁衍发展,他们渡过黄河进入渭河流域的陕西蓝田,留下了距今万年至6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些古遗址证明了黄河流域古人类发展的连续性。蓝田人60万年至20万年前活动于渭河北岸的大荔一带。年发现的大荔人被称为早期智人。大荔远古先民沿渭河顺泾河逆流而上,在20万年至10万年前,繁衍于镇原的蒲河流域。蒲河先民15万年至7万年前流向环江,留下了环县楼房子古人类用火遗址。这支先民用火记录所反映的时代,与旧石器晚期传说历史中燧人氏钻木取火时间相吻合。
今人研究远古历史,必须顺应中国古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切不可以再用天地未分的混沌宇宙观去解说历史文化遗址。代表古人类发展的古遗址,从黄河流域的泥河湾遗址、西侯渡遗址到渭河流域的蓝田人、大荔人,及至泾河流域的姜家湾遗址、楼房子遗址,形成了古人类由蒙古高原进入黄河流域,发展至泾渭流域的鲜明脉络。这些系统而又丰富的旧石器遗址,文化性质明确,内涵清楚,充分证明了远古人类在庆阳从采集、渔猎到畜牧及至初始农业的发展过程。泥河湾人一支南下山西,越过黄河进入进入泾渭流域;一支东向北京,成为北京猿人,在此生活约50万年,20万年后缺少明显流向资料,或许是因气候变迁而绝种。
黄土高原的泾渭流域,拥有众多的古人类从晚期智人向现代人发展的古遗址。人类从远古遗址到传说历史的燧人弇兹氏,在庆阳留下了20万年连续不断地人类进化记录,这是地球上唯一能证实人类祖先经历群婚乱婚,走向生育文明的一块高地。
传说中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是在河西走廊的合黎山。从更多的论证结果证明,河西走廊合黎山的燧人氏传说,是婼水(镇原蒲水)西貘族后裔从庆阳西迁西域,在河西走廊的西弱水(婼水)留下了人祖神话的传说。
以上众多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证明了中华先民在庆阳经历了地球上的冰后期时代。人类祖先学会用火到人工生火,算是人类生命史上的一场革命,但是中国先民最早的用火时间,并不是从燧人氏或者黄帝次妃彤鱼氏开始,从万年前山西风陵渡的西侯渡人和万年前的元谋人及50万年前北京人的遗址上,就发现有灰烬和烧骨,证明人类先民早就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庆阳3万年前红陶残片的出现,证实了庆阳先民用火或者磨擦生火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各种考古结果表明,人类初始文明的历史始于庆阳,以华胥氏为代表的燧人弇兹氏后裔,在庆阳经过数万年的繁衍,由渔猎采集、畜牧,发展至初始农业,逐步流向关中、中原以至东夷。
当代有些学者把北方燧人氏与炎帝族后裔迁往南方的火神祝融混为一谈,这些人祖文化的传说历史前后相差数万年,然而无独有偶的是在新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中,把燧人氏数万年之后的祝融出生地,指向蒲水上游。这里竟然与环县曲子“毛野人”用火遗址,十分相近。这也许是火神祝融与火祖燧人氏之间的缘分吧!
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对江流域的上里塬辛家沟、王咀子洞洞沟、曲子楼房子的天然穴居古洞与宁夏青铜峡鸽子山、水洞沟及内蒙古乌审旗河套人遗址进行了考察,认为黄土高原核心区鄂尔多斯盆地是古人类生存的安全港湾,这里的原始洞穴,是古人类在地球的最后一个冰期生存的福地,又是1.2万年前后躲避灭绝人类的大洪灾的诺亚方舟。(《上古庆阳》作者窦彦礼)
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oduo.net/yqpxye/4720.html